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省“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同时也是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挂牌成立15周年和文化交流处正式运作五周年。文化交流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新使命,遵照学院十三五规划布局,立足“浙江特色,全国一流”建设目标,新故相推,创新创优,以纪念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成立15周年为抓手,统筹教学培训、科研咨政、文化交流和平台体系建设,有序完成2018年各项任务。
一、强化“支部堡垒”,有效推动处室管理规范化
(一)围绕“四个意识”,推动政治理论学习
文化交流处以党支部为核心,围绕“四个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省委省政府重大会议和讲话精神,认真传达省委、纪检组和学院党组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具体要求,坚持理论学习长抓不松、常抓不懈;党支部以多种形式推动政治理论学习,制定并实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专题学习计划,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原著,不断强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党纪党规学习,深化政治理论的学习。
(二)排摸处室廉政风险点,推动党风廉政工作
重新梳理处室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按照“从严从紧”的要求,结合处室工作岗位责任制,要求处室全体党员和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岗位廉政意识,针对自身承担每一项工作,定期进行廉政风险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廉政教育,要求处室全体党员和工作人员增强纪律意识、底线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警钟长鸣不放松。
(三)持续完善规章制度,推动处室管理规范化
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支部建设带动处室管理。坚持全勤参加党员集体活动,每周召开工作例会,积极组织学习讨论,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认真完成整顿任务,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切实规范支部台帐和会议记录。2018年文化交流处完成修订《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关于对外公务活动中赠送和接受礼品的管理办法》和《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出国(境)管理规定》等2项制度,修订完善了《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文化交流处和海外传播促进会工作人员手册》,建立起更加完整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发挥主体能动性,将教学培训、学术研究、外事交流、信息宣传、平台建设等统一起来,制度化运作,规范化运行,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完成。
二、探索“教学创新”,有效优化教育培训效果
2018年,文化交流处继续充分发挥学院面向港澳台侨代表人士开展教学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增进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增强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的文化自信,全年共举办研修班7期,培训学员266人次,分别为:“ 2018年海外蒲公英使者集训”一班、二班,“‘一带一路’沿线与相关国家华侨华人代表人士研修班”,“2018年浙江海联会国情研修班”,“第八期浙籍海外统促会中青年骨干研修班”,“2018年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研修班”和“2018年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会员研修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今年举办研修班的一大亮点。
(一)跨班交流优势互补,凸显共享性
2018年的7个研修班全部进行了同期跨班对接,搭平台、结对子,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提升成效,突显共享:通过“大手拉小手——携手闯天下”专题互动,海外蒲公英使者对话“一带一路”沿线与相关国家华侨华人代表人士,交流想法,分享经验,建立了侨界新老代际之间的对接,也实现了海外侨团与侨界新生力量之间的互通;通过共赴龙泉体验青瓷文化,参加“从深山到大海——‘一带一路’上的龙泉青瓷”主题沙龙活动,浙江海外联谊会国情研修班与第八期浙籍海外统促会中青年骨干研修班全体学员,深刻体会地到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做人心相通的促进者的坚定决心;学院海外华文媒体联谊会工作在学院的指导下、由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具体推动展开,海外华文媒体联谊会与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结,2018年两个研修班学员同赴余姚阳明故里,考察河姆渡文化遗址,共同感受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二)聚焦主题结合活动,增强针对性
2018年研修班课程主题聚焦,研修日程结合专题活动,针对性进一步得到强化。研修班课程设置方面,针对2018年既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又是浙江省实施“八八战略”15周年的特点,安排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浙江:‘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等专题讲座,进一步坚定了学员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2018年各期研修班分别结合了“纪念浙江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十周年交流座谈”“中华文化讲师团‘十场千人’宣讲活动”“海外华文媒体专题采风”和“对话企业家”等专题活动,不仅丰富了研修日程,而且非常好地匹配了办班单位的需求,也贴合了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研修培训的针对性再次得到加强。
三、聚焦“中心工作”,有效提高科研咨政水平
(一)稳步推进课题招标
今年3月,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以“浙江文化与海外统一战线工作”为主题,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聚焦浙江发展,服务统一战线工作。收到来自全国社院系统、高等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项目申报书46份,按照公平竞争、择优立项原则,经专家匿名评审和学术委员会会议审议,评出《浙江乡贤文化对海外统战工作的影响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外浙商公共外交能力研究》、《浙江传统村落文化的复兴与对外传播——以浙中地区为例》等17项立项课题。
(二)文集出版取得突破
“中华文化走出去与海外统一战线”招标课题的成果交由华文出版社负责出版。经过来回反复沟通探讨,最终收录课题成果23项,并甴学院党组书记吴振宇亲自作序,将于2019年面世。《中华文化走出去与海外统一战线》一书是学院中华文化研究中心“中华文化传承转化与海外传播”丛书的第一本,同时也是率先成为“浙江省统一战线成果文库”的成果之一。
(三)科研咨政成果形式多样
2018年,文化交流处提交了“应重视‘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群体的中华文化传播”和“关于构建浙江足球文化体系的几点建议”等2篇咨政稿件,完成了题为“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新时代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研究文章,并在9月《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三期上发表。11月,组织力量翻译了“美中经济安全委员会”2018年8月发布的《中国海外统战工作—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英文原版智库报告,用作进一步海外统战工作对策研究,以翻译海外报告作为咨政参考是处室咨政研究的首次尝试,丰富了咨政报告的形式,可以作为未来资政研究的一个拓展方向。
四、拓展“平台建设”,有效增强文化交流传播能力
(一)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工作持续推进
2018年促进会各项活动持续推进,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主办和协办的活动主要包括:第四届中华慈孝文化论坛暨中华慈孝人物颁奖盛典、第五届时尚温州·典活动、2018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阳明文化主题展”、“我和我的茶器”全球征文大赛、“中国心·世界眼”教育国际化与义乌教育发展专题研讨会、“纪念卫匡国来杭375周年:远方亚洲之印象 卫匡国中国地图展”、两岸“青年乡村创业学院”筹备研讨会、“2018海外新生代中华传统文化游学营”夏令营活动、“西行——张文平喻昌农 汪鹏飞 油画作品展”、天一艺创街开街仪式暨天一华珍——中国十八省美协主席邀请展、温州大学首期“中国国情教育与创业实践培训班”等11场重要活动,获得了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其中与温州大学合作举办的首期“中国国情教育与创业实践培训班”是促进会成立以来参与的首次重要外事活动,组织了25名来自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阿雷佐校区和普拉托校区的创业青年、青年企业家和华裔青年前往嘉兴南湖,瞻仰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组织国外学生来浙江参加这样的学习、文化交流和创业体验活动,是新时代开展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创新探索。2018年,促进会还举办了“中文在线教育与中国文化全球传播”、“中国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开发”、“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国际化”、“《诗心造印》与文化自信——推动中国印文化走向世界”等4次主题沙龙。
(二)中华文化讲师团启动首季“十场千人”宣讲活动
启动中华文化讲师团首季“十场千人”宣讲活动。首季指的是在2018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的3年时间内,学院讲师团每年开展10场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听众在1000人以上,3年共计完成30场宣讲活动,听众3000人次以上。截至2018年12月,讲师团完成举办5场宣讲活动,听众518人。新聘中央社院教育长、教授李道湘、国家发改委研究员宋承敏、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张梧、中央社院副院长袁莎等4位为学院客座教授,同时也是讲师团成员。讲师团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转化中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以文化认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为目标。2018年7月以来的半年间,分别以“文化自信在当代中国的重建”“新时代的两岸关系及大陆的对台政策——基于历史与文化的思考”“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文化自信与海外文化统战浅析”为题开展宣讲,着力打造“大统战”“大文化”工作格局,受到了广大听众好评,同时提升了浙江中华文化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学院海外华文媒体联谊会启动海外华文媒体主题采风计划
学院海外华文媒体联谊会2017年底成立,截至2018年底,会员增至140名。2018年,联谊会制订了“三年百家”海外华文媒体主题采风行动计划,“三年”是指2018~2020,“百家”指的是百家海外华文媒体。“三年百家”海外华文媒体主题采风行动计划既是学院海外华文媒体联谊会凝聚浙籍海外华文媒体力量开展活动的重要平台,也是学院“一流社院”建设目标和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建院15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行动计划将分别以“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组织百家海外华文媒体开展专题采风,向海外华人华侨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浙江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激发侨胞的爱国爱乡情怀。10月31日,以纪念“阳明故里行 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首场采风活动在宁波余姚举行。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9家华文媒体41位华文媒体工作者,出席了2018年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暨礼贤仪典活动开幕式,走进王阳明故居,感受河姆渡遗址古老文明,考察余姚智能机器人小镇和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沿着历史文化和科技创新两条主线,对余姚市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成就和历史变迁进行了采访报道。欧洲新闻网、欧洲新侨网、北欧华人报、中欧新闻社、意大利侨网、香港卫视、香港《中国记录》通讯社等28家华文媒体以各自的视角对此次采风活动进行了报道。
(四)学院海外蒲公英使者联谊会成立并聘任顾问团
2018年7月,学院成立“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海外蒲公英使者联谊会”,为海外蒲公英使者开展文化传播和交流活动打造服务平台,激励海外蒲公英使者携手共进、牢记使命,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海外蒲公英使者联谊会既是学院打造的联谊交友的平台,也是属于蒲公英使者们自己的家园。平台将助力海外蒲公英使者加入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加强与华文学校、华文媒体的联系;为学成归国的海外蒲公英使者就业创业和加入归国人员联谊组织以及民主党派提供帮助。为了有效开展学院海外蒲公英使者联谊会相关工作,发挥好海外蒲公英使者们的主观能动性。联谊会还推荐产生了首届海外蒲公英使者联谊会组织管理机构,同时成立了海外蒲公英使者联谊会顾问团,副院长张建明任顾问团团长,聘请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培诺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心等单位相关领导及部门负责人为顾问。
(五)学院中华文化网络学院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并日益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今天,通过互联网进行中华文化弘扬和传播具有迅捷、经济、覆盖面广等传统传播手段无法超越的优势。针对海外华侨华人居住分散、集中培训不便的实际,学院决定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成立“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网络学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开展工作,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成立网络学院是学院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和懂网用网作为一项基本功的要求落到实处,拓展中华文化学院教学培训形式的重要探索。今后将通过网络学院平台,面向华侨华人及其新生代开展以中华文化与国情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远程教学活动,更好地彰显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作为港澳台侨代表人士教育培养的主阵地作用。12月12日,“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网络学院”在全省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研讨会上成立。中央社院副院长袁莎和学院党组书记吴振宇共同为网络学院成立揭牌。
五、夯实“发展基础”,有效提升工作影响力
(一)持续扩大学院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
重视工作宣传,及时发布浙江中华文化学院相关工作动态,积极展示工作亮点,受到了学员群体和港澳台侨相关人士的关注和肯定。2018年共完成推送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微信公众号54期。总数205条(篇);平均每月阅读总量为1423次,单条最高阅读量为1699,朋友圈阅读总次数为7518次,分享转发总次数为2172次,微信公众号总用户数(关注人数)为1420人。
(二)精心策划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建院15周年成果展示
为纪念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成立15周年,文化交流处在2018年举办了15周年成果展并印制了宣传画册。成果展和宣传画册图文并茂,系统地展示了15年来学院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为主线,以爱国主义为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新时代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结合自身优势,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代表人士,开展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的探索和创新。
(三)成功举办“全省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研讨会”
作为纪念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成立15周年的主场活动,文化交流处精心筹备召开了“全省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时期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来自全省各市县区的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的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全省市县级统战部领导,省内外从事中华文化传播和统一战线教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学院部分教职工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央社院袁莎副院长专程莅临指导,并作了题为“文化自信与海外文化统战浅析”的主题报告,为中华文化学院今后工作开展指明方向;学院党组书记吴振宇作了题为“不忘初心再出发,勇于探索谋新篇”的重要讲话,对15年来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新形势下中华文化学院的新地位与作用进行了全面阐述,同时对进一步构建全省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体系、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全省海外统一战线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对新时代全省中华文化学院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会议提出了“挂牌优先、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平台共通”的四点共识,进一步推动形成全省中华文化学院上下呼应、协调配合、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大力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工作
全年接待了山东、江苏、北京、云南等社院的调研组,加强了与外省兄弟单位之间的互动和学习交流。2018年,对台工作进入快车道,两岸互动往来频繁:3月15日,与台湾省澎湖县基层干部代表团一行80多人进行交流座谈;5月2日至4日,协助省台办在我院举办全省台办主任培训班;6月6日,接待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一行22人来院交流,举办了“推动两岸青年文化交流”主题沙龙;8月20日,接待台湾钓鱼台光复会中文教师文史研习营一行32人来我院听取专题讲座;8月23日至31日,协助省台办在我院举办台湾大学生研习营;9月11日至15日,根据组委会省台办的统一安排,参与国台办和浙江省政府主办的“2018浙江台湾合作周”活动,我院全程负责接待了前来参加本届合作周活动的台湾中华两岸文化经贸交流协会代表团一行21人,陪同考察调研并来院开展了座谈交流。9月1日,与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举行座谈,就共同做好台湾青年来大陆就学和创业就业工作,加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商讨。与此同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院充分结合国情、省情、院情的实际情况,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同意,于12月16日至22日选派12名同志组成中华文化调研交流团赴台湾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和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五)统筹推进全省中华文化学院系统建设
2018年全省市县中华文化学院(校)系统初步形成。3月,“浙江中华文化学院阳明分院”在余姚市社会主义学院挂牌成立,同月,“兰溪中华文化学院”挂牌成立。截止到2018年底,全省共计已有杭州、宁波、温州、丽水、青田、天台、岱山、龙泉、永康、兰溪等10个市县社院(校)挂牌成立中华文化学院(校)。各市县中华文化学院挂牌后,克服师资配备、资源保障、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困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省中华文化学院的微信工作平台,加强了学院之间的联动交流,积极推动了全省中华文化学院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2018年新增富阳绿渚周雄孝文化纪念馆和上虞乡贤馆两家为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教学基地,目前浙江中华文化学院现场教学实践基地和创业实践基地已有14家。
2019年,文化交流处将继往开来、砥砺奋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中共中央最新颁布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历史起点上,牢牢把握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新格局、新任务,进一步发挥优势、打造特色,持续推动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新时代创新,积极开展中华文化的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要认真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个阵地
充分发挥开展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开展国情教育和中华文化研修的主阵地作用。
二个研究
(一)中华文化研究。认真深入研究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释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为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支持。
(二)文化统战研究。充分发挥科研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深化对文化统战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
三个目标
(一)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争取台湾民心认同,促进海外侨心凝聚。
(二)面向民族、宗教界等国内统战领域人士,进行文化引领,以文化认同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三)面向国际社会友好人士,以文化交流促进心灵契合,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认同,以文化传播促进民心相通。重点为世界主要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四个推进
(一)全面推进教学培训。一是不断加强特色办学,继续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宗旨,围绕“创新培训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强化自主办学”三大目标,拓展教育培训空间、改进课堂教学水平、完善现场教学流程、优化互动教学方案,增强办学的吸引力与有效性,因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拟新开设“浙江高校港澳台侨师生中华文化与国情研修班”;二是持续推动出国办学,在继续做好“送教出国”的同时开展网络办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积极开展海外网络培训、远程教学工作,延伸办学手臂,提升办学覆盖面;三是做到三“坚持”的办学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联合办学、开放办学,汇聚优质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坚持严以治院、严以治教、严以治学)。
(二)全面推进教研融通。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来设定研究课题,尝试课题招标与教材编写相结合。
(三)全面推进对外交流。充分发挥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和学院海外华文媒体联谊会、海外蒲公英使者联谊会等现有交流平台的作用,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助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在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应有作用。
(四)全面推进体系建设。一是继续推进中华文化教学实践基地、海外培训基地建设;二是根据全院工作整体布局推进设立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分院工作;三是推进全省市县社院挂牌成立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加挂市县中华文化学院牌子,并指导已挂牌市县社院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宗旨,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活动。
五个建设
(一)思想建设。坚持社院姓“社”,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政治培训,强化政治共识,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制度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各项工作管理水平。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培训、科研咨政、对外交流、体系建设等管理制度,完善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三)队伍建设。争取支持、创造条件,加强工作力量,完善队伍结构。
(四)平台建设。根据业务发展和工作需要,打造海内外学术交流新平台。
(五)课程建设。以“讲清楚,说明白”与文化自信为指导着力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以中华文化为切入口和出发点,其目的是使不同群体作为中华儿女的一份子,形成一种超越宗教、民族、地域的文化共识底线,即对内以“大一统”为要义的中华文化,对外以中西文化互鉴互融而成的人类共同价值,进而由文化认同形成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导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政治认同。 |